《水俣公约》——中国汞治理的风向标
2016年4月28日,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 :批准2013年10月1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在日本熊本
签署的《关于汞的水俣公约》(以下简称《公约》)。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批准了该项国际公约,这为我国的汞治理指明了方向, 也对国内汞的使用
和排放做出了明确限制,汞治理的机遇和压力并存。
《关于汞的水俣公约》
汞作为一种重金属, 具有强烈的挥发性。如果一只体温计破裂,其内含有1克汞,通过空气挥发,能够导致30人同时中毒。正因为如此,汞
是除了温室气体之外,能够对全球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化学物质,也是唯一能够通过大气,传输并作长距离迁移的重金属污染物,世界卫生组织
(WHO)已经将汞列为仅次于PM2.5和臭氧污染的全球第三大污染;联合国环境规划署(UNEP)在2014年也将汞列为全球性污染物,其地位等同于雾霾。
但人类对汞污染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。20世纪50年代,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生产厂,通过排放其生产的废水,造成了轰动全世界的
汞污染事件。在氮肥生产中,汞通常作为催化剂使用。 日本的这家工厂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海湾之中, 当汞被海洋生物食用后,进而形
成甲基汞。这些在海水、鱼虾中聚集的甲基汞,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肠胃,侵害脑部和其它身体器官。 到1991年,这起轰动性的污染事件才走入
人们的视野,事件最终导致数千人中毒、千余人死亡。
为了警示后人,让人们正确认知汞污染的危害。从2003年起,由UNEP主持的,全球近150个国家参与的防汞限汞公约开始谈判,历经10年,
经过四次国际性的谈判,终于达成妥协性一直,并以水俣命名公约,取名为《关于汞的水俣公约》。
《公约》对汞的生产、排放、使用、贸易等方面做出了实质性的规定 。首先,《公约》限定了汞的使用和排放 ,明确确立 了减排的时间表,
要求各签约国对含汞的体温计、血压计、荧光灯在内的多个产 品在 2020年之前退出市场,或是达到《公约》规定的安全标准 ; 要求限时间淘汰
添加汞的各类生产工艺 ,减少含汞生产工艺中汞的使用量 ; 各签约国要限制汞的大气排放,尤其是燃煤 电厂 、煤炭工业锅炉、 有色金属冶炼、
垃圾焚烧、水泥制造等行业的汞排放 。其次,对于汞开采业也进行了限制 。
《公约》生 效后,首先,各签约国将禁止新建各类汞矿 ,现在生产的汞矿要在 15年之内予以关闭,且不得用于此后的其他金属开采。其次,
对汞及含汞产品的国际贸易也进行了限制,所有的汞或含汞产品贸易必须在《公约》许可范围内,且贸易各方应该签订书面协定 。
从整体上看,《公约》体现了各国对防治汞污染及其扩散的决心,也体现了各国所做出的努力与责任 。各国对《公约》的批准及响应是积极的。
然而,由于签约国之间的一些分歧,《公约》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。如《公约》未能对汞生产企业的规模及各国具体的排放量进行 明确规定,也未
能确定各国具体的削减量 ;同时,对汞污染的场地处理也没有做出要求,对大气中汞排放的限制条款也不甚明了。
中国汞治理面临挑战,我国作为世界上汞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,也是受到汞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。尽管我国针对汞污染的治理提 出了很多规
划,但具体的方案一直未能出台。按照UNEP的统计,全球每年的汞排放大约为2000吨,我国的汞排放占到了超过 30%,约为 800~ 900吨左右 。
我国既然己经批准了《公约》,汞排放的压力就已经来临,也意味着我国已将汞治理提升日程 。放眼全球,当前只有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是
仅有的 还在大规模开采汞矿的国家,不同的是,我国汞矿开采出来的汞主要为国内使用,而吉尔吉斯斯坦主要是用于出口创汇 。 从我国汞矿的
分布看,其范围是较为集中的,西南地区大约占57%,西北地 区 占28%,中南地区 占14.7%,其他地区占0.3%。我国11家大型的国有汞矿有7家
集中在西南地区,其他 2家在西北地区,2家在中南地 区。而西南地区的7家汞矿主要集中在贵州、重庆两地,包括贵州万山区的贵州汞矿、务川
县的务川汞矿、铜仁市的铜仁汞矿、丹寨县的丹寨汞矿、黄平县的黄平汞矿 ;重庆有秀山县的溪口汞矿、酉阳县的酉阳汞矿。从这个布局上可以看
到 ,近些年来贵州、重庆等地发生多起汞污染事件,与其丰富的汞资源和大规模 的开采是紧密相关的。此外,西北地区的有位于陕西省旬阳县的
旬阳汞矿和位于青海省同德县 的同德汞矿;中南地区的有位于湖南新晃县 的新晃汞矿和位于广东韶关市的韶关冶炼厂汞矿, 环境中的汞暴露及污染
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,尤其是对婴儿和孕妇。即便是较低含量的摄入,汞对婴儿大脑的发育也有着致命影响。对于成年人而言,如果出现了
汞中毒,不仅会危及生殖能力,还会导致各种运动障碍 、智力下降、言语障碍、失忆和血压紊乱等问题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我国发生多次恶性的
汞污染事件 :20世纪 70年代 ,吉林松花江流域出现了甲基汞中毒的病 例报告;近些年,在贵州 、重庆的一些地方,经过检测,这些区域人群的头
发中的汞平均值 达到 了2.15~ 2.6mg/kg,远远高出WHO规定的 1m g的标准。而且,汞在人体内聚集 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,经过调查发现 重庆
成都、长沙、贵阳、上海等多地居民中头发的含汞量超标,死亡率也在不断增加。因此,当前,汞暴露及污染问题,成为 我国限汞的重要推动力,
汞治理刻不容缓。